流感可通過達菲等抗病毒藥物治療,但預防流感最有效工具仍是疫苗。”美國衛生部門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供應約1.45億劑流感疫苗,分別有59%兒童和43.3%成人接種流感疫苗。與之相比,中國的流感疫苗接種比例還有待提升。
由於接種一次疫苗後,產生有效保護性抗體水平持續時間僅為6至8個月,而流感病毒變異頻繁發生,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
另一方面,考慮到流感疫苗的生產周期約為半年,並且流感病毒株的預測可能與實際流行株不同,目前流行的病毒株可能與現有疫苗株不匹配。但世界衛生組織說,即使流行毒株與疫苗株不完全一致,流感疫苗仍可為健康成人提供保護。對老年人來說,雖然流感疫苗對他們的保護性較弱,但接種疫苗仍可以降低疾病嚴重性,減少並發症和死亡風險。
考慮到多種流感病毒正流行或可能將在未來數月流行,專家建議年齡在6個月以上的人群接種流感疫苗,同時采取多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室內常通風等措施。
要小心,孩子不會和成年人一樣得流感。
2018年末開始的流感,比以往來得似乎更猛了一些。全國各地的流感病例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流感兒童,這是最明顯的增加。這不僅給家長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也使一些醫院由於兒科門診病人的突然增多而無法進食。為了讓大家充分了解流感相關知識,通過正規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將流感的危害降到最低,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與兒科的醫生給大家梳理一下小兒流感的防控攻略,以便幫助寶寶更安全地度過這個漫漫寒冬。
為什麼今年有更多的小兒流感病例?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信息,今年肆虐的流感病毒主要亞型是甲型H1N1,其次為甲型H3N2。不同於去年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占一半以上,今年只測到少量的乙型流感病毒,主要包括Victoria和Yamagata兩亞群。兒童一直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成年人每年流感的發病率在5%~10%,而兒童的發病率則高達20%~30%,因此疾控部門推薦6月齡到5歲兒童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由於我國人民對流感疫苗的作用不夠重視,流感疫苗的接種率相對較低。今年是學生學期的開始和結束。學生有更多的家庭作業,他們的父母很忙。如果孩子在家裏被隔離,照顧會比較不方便,這導致很多孩子上幼兒園。此外,今年是一個多年罕見的寒冷冬天。孩子們喜歡呆在家裏。減少窗戶通風增加了室內交叉感染的風險,導致上幼兒園和上學的兒童感染率上升。
來自香港康柏耳鼻喉專科中心的醫生建議,當出現頸淋巴痛的時候就應該引起重視,及早進行甲狀腺 檢查,可以先做頸淋巴腺組織化驗,找到發病的原因,再做甲狀腺手術,把腫塊的部位切除掉就可以了。
嬰兒的流感症狀與成人的不同。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別:普通感冒的患兒主要是低熱、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發熱一般不超過3天,症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7天。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患者起病更快,高熱更常見,最高時候體溫可達到39.0~40.0攝氏度,全身症狀更重,常伴有畏寒、寒戰、肌肉酸痛、腹瀉、腹痛等,少數人可以合並肺炎、心肌炎及膿毒性休克等。
公安醫院兒科胡天一主任告訴記者,小兒流感容易並發急性的喉炎、中耳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及肺炎等,病死率高於成人;小兒流感特別是乙型流感,消化道的表現更多見,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嬰幼兒流感的症狀往往不典型,一些患兒可能僅僅表現為沒有呼吸道症狀的發熱,或以“膿毒樣症狀”為主要表現偶有輕咳;新生兒流感相對比較少見,但並不是沒有,在感染以後往往會出現很多並發症,比如合並肺炎,其他的臨床表現可能會有拒奶、嗜睡、呼吸急促等;另外,小兒流感合並腦病和腦炎的概率要高於成人,主要表現為淡漠、嗜睡、反應遲緩、抽搐等。因此,在流感季節,父母也應該長出一雙聰明的眼睛來看看流感的真面目!
寶寶得了流感,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絕大部分成人流感都是普通病例,但兒童特別年齡小於5歲的小兒,是流感的高危人群,罹患流感更容易出現重症、危重症,所以一旦診斷或者高度懷疑流感,就要積極抗病毒治療。症狀出現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收到最佳效果,但即使超過黃金48小時,使用抗病毒藥物也能受益。因此,對於兒童,無論多少天的流感症狀,如果病情沒有改善,應在懷疑或確診後盡快開始抗病毒治療。
口服奧司他韋是治療小兒流感的首選藥物。1歲以下的嬰兒,不方便口服的重症或危重患兒,以及注射帕米韋的兒童也可用於抗病毒治療。小兒應按說明書根據體重給藥,一般奧司他韋抗病毒療程需要5天,帕拉米韋1-5天,重症患者療程可適當延長。
但不要盲目使用抗病毒藥物。“殺一千人總比放過一個人好”不管是流感還是普通感冒,服用奧司他韋。疑似流感的患者在使用奧司他韋前,應盡量先取呼吸道標本做病原檢測,這樣有利於後續結合病情判斷是按照治療方案服藥,還是按照預防方案使用,或是停藥。奧司他韋不是沒有副作用的神藥,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主要為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還可能出現皮膚改變(皮疹、紅斑、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等)、精神症狀(譫妄、行為異常)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