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髖部骨折率最高的台灣地區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髖部骨折率最高的台灣地區,如何搶救骨松風暴?

台灣人不僅年齡增長很快,而且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數據,他們在八個亞太地區的髖部骨折率中也排名第一。近年來,政府和公眾開始面臨骨質疏松的危險。怎樣才能阻止風暴蔓延?
台灣登上了世界上老化最快的高速列車。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治療新紀元:捷抑炎(tofacitinib, Xeljanz)在台上市發表會:未來幾年,學術界最看好的藥物是〞口服小分子免疫標靶藥物〞。

2018年,台灣正式成為“老年人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4%。據估計,在短短八年內,它將成為一個“超級舊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0%。
然而,從“老年社會”到“超級老社會”的這條路,在其他國家比台灣慢得多。日本花了11年,美國花了14年,法國花了20多年,英國花了51年。
由於台灣的老齡化太快,國家、社會和個人都無法從多方面做好准備。

盡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發展近年突飛猛進,惟本地病人在接受治療時仍面對不少局限。部分病人礙於對此症認識不足,或在輪候診治的期間,錯過了及早接受治療的機會,最終令關節出現嚴重侵蝕和變型

骨質疏松老化的隱形殺手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經濟學人”的數據,台灣、新加坡、香港、澳洲、新西蘭、南韓、日本及泰國等八個地區的髖部骨折發病率最高,結果最差。
台灣每10萬婦女中有392人發生髖部骨折,而男性為196人,高於泰國每10萬婦女203人和91人中的91人。

能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潛在成因,阻斷超過8種引致相關炎症的細胞因子訊息傳遞路徑。優點是起效較快,只需約兩個星期

據EIU說,髖部骨折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即使他們存活下來,也可能影響他們的行動能力和自主性,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事實上,另一項關於八個亞太地區中風和缺血性心髒病發病率的EIU研究發現,台灣在八個地區的表現相當好,缺血性心髒病的表現僅次於韓國,每10萬人發生一次中風是八個地區的第四好。
這兩項研究得到了國際公認的藥物EIU的支持。台灣安進藥業總經理李意珍分析,這兩項調查結果表明,台灣政府和社會高度重視預防三高水平和心血管疾病。但對於髖部骨折、骨質疏松症發生率較高的髖部骨折等老年人的社會傾向。
狀,重視度卻不夠。

根據醫學原理,人體骨骼在30歲時發展到頂峰,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逐漸消失,尤其是50歲後更年期婦女和60歲以上的男性。骨密度越來越低,骨骼變得更加脆弱和空洞。容易被外力破壞。
由於骨質疏松症沒有不適,大多數人不知道應該定期去醫院檢查骨密度,甚至認為當他們年老時,他們的身高會變矮。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骨質疏松的征兆,經常等到跌倒,或輕微扭動,彎曲,甚至轉過身,提起一個稍重的物體,骨頭

就會出現。

只有折疊我們才能知道骨頭已經老化了。
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學會的數據,超過80%的50歲以上的骨折患者患有骨質疏松症。世界上大約四分之一的80歲以上的婦女患有骨質疏松症。至於亞洲國家,50歲以上的婦女中有23%存在這一問題,這已成為老齡化社會面臨的新挑戰。
台灣有多少人會患骨質疏松症?國家衛生局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但根據2014-2017年國家營養和健康變化調查,50歲以上的人群進行了雙能X射線吸收法(DXA)檢查,其中7.8%患有骨質疏松症。其中,男性5.8%,女性9.6%。
2005年,大約五分之一的65歲及以上的人患上了疾病。

年紀輕輕都有機會出現關節痛、骨膜炎和關節變形,並非因你提早退化,可能是患上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髖部骨折的死亡率與癌症相當。
“如果一個骨質疏松的人跌倒,年輕並支撐他的手腕,它可能導致橈骨遠端骨折。如果老人反應不佳,可能會因跌倒而引致髖部骨折,影響運動,導致臥床休息,所以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到!“國泰醫院骨科主任”林希鼎這樣提醒。
“在髖部骨折的第一年,20%的死亡率比第4期乳腺癌的死亡率還要高!”他進一步解釋說,台灣人關心癌症,卻忽視了骨質疏松症的恐懼。

澳洲骨質疏鬆症醫療主任彼得.艾伯林(peter Ebeling)以至預言,2050年,亞洲生齒老化,將會是髖部骨折最嚴重地區。
李意珍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發現,他和同事們每天都會碰上健康信息,將重點放在血糖、血壓、血脂、BMI等方面,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骨密度是多少,甚至連父母的數量都不關心!
李義珍苦笑著說:“我覺得汗流浹背,從事保健工作,甚至忽視了骨質疏松症的問題。”

相關文章:

Fight for a happy death.

在看醫生之前,掌握身體狀況

為什麼不先看到緊急情況呢?

“病人自治權利法”將在道路上實施

九分之一的選舉結束了,別忘了認知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