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市盈率回顧

首先簡單介紹壹下什麼是市盈率,它是將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pS)而得到的壹個比率,通常是用作壹個衡量股票價格是昂貴還是便宜的指標。理論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表示該股票的投資風險越小,當然由於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不同時段的市盈率都會有相當程度的波動,因此比較股票市盈率要選擇相似條件的股票才會有現實意義,作為參考美國股票的市盈率平均為 14 倍。

由上表可以看出自今年年初以來市盈率在年初小有增長之後就壹直處在低於10倍的數值上,從歷史上的數據來看,壹般來說當恆生指數的市盈率低於10倍時說明恆生指數很有可能在市場上是處於被低估的超賣狀態。

相對於去年12月的11.25倍市盈率,今年年初該數值稍微有所下降,然後再疫情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大規模的爆發後,開始跌下10倍,這背後的原因有相當壹部分是原油戰,美股熔斷等等由於疫情所引發的恒生指數走勢圖停止和衰退,其影響波及到了香港的股市,因此恆生指數也壹直下跌,並且處於較低位置。

四、恆生指數30年歷史走勢圖表分析

從恆生指數創立以來的走勢來看,可以看出該指數的大起大落往往伴隨著全球性和區域性的衝擊,首先比如說1998年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導致的恆生指數大跌,在那個時候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直接和美元掛鉤,國家收支不平衡,貿易逆差引發的外匯儲備下降,使得國際資本盯上了當時相對脆弱的固定匯率,其中就包括香港,從1989年到1994年,美國宣布降息以刺激經濟,與美元掛鉤的港幣也跟隨降息。

香港政府為了和國際資本打這場「金融戰爭」,不得不大幅拉高利率(1998年利率是近30年的最高點),1998年8月28日,港股成交量創下了790億港幣的記錄。

從8月14日到28日之間,香港政府壹共投入了1008億元的資金,在從這場和國際炒家的對決中穩住了香港的經濟。

之後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和互聯網的興起,恆生指數也壹直穩定的上升,直到2003年,由於全球互聯網泡沫時期,各國貨幣寬松的流動性以及過高的資產價格,引發了互聯網需求的過渡透支,而下跌過程中又遭遇很多意外事件。如:「9·11事件」,「安然公司」、「世通公司」財務造假醜聞,以及2003年香港遭遇了SARS疫情的沖擊,並成為重災區。

從2003年到2007年,香港經濟壹片繁榮,恆生指數也在不斷的上升在2007年10月份刷新了歷史最高數值,然而緊接著到來的就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在這次危機中,無論是美國、中國、還是香港,遭受到的影響均較大,而恆生指數也在2009年1月份跌至穀底。

由於從2015年之後中國經濟疲弱,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2016年初A股熔斷,而港股也隨著猛烈的下跌,加上空頭又壹次嘗試挑戰港幣的聯系匯率制度,使得跌幅加劇。